联系人:杨经理
电话:0577-64422587
手机:13858791581
传真:0577-64422587
邮件:515655841@qq.com
地址:苍南县钱库镇神宫桥西川路30号
网址:http://www.kensite.net
作者:匿名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2015-08-26 修改:2015-08-26 所属分类:行业新闻 访问统计:1028
昨日,晨报联手园博会汉口里征集老门牌的消息见报后,各方热情响应,有热心老武汉当即捐出老门牌,还有不少市民、专家致电,讲述门牌背后的故事。
今年63岁的老汉口邱和平激动地向记者说,这次征门牌活动,勾起了他对往事的记忆。“我出生在汉正街中芬里9号,结婚在全新三里9号,嫁姑娘是在怡庆里10号。我家里的门牌号,我都记得一清二楚!”邱和平生于1953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父母便给他取名“和平”。老人的名字是历史的烙印,而一个城市家家户户的门牌,何尝不是一个历史的烙印呢?
家住江夏区金口街的吴道根也打来电话,他讲的是邻居碑叽巷131号的故事。据说当年中山舰的将士们在那里歇过脚,有不少英雄的故事。还有61岁的张开翔,当即将自家的老门牌“沿河街60号”捐了出来,朴实地说:“把这个门牌留到那个地名墙博物馆上吧,让以后的人看看武汉的变化和故事。”
正如民俗学家刘谦定所说,没有一个城市是凭空而出的,武汉的发展历史人们不该忘记。而小小的门牌,在他看来,是非常接地气的历史传承。“它们看得见,摸得着,每个门牌后,是一个家的故事,多个门牌后,是一个城的记忆。晨报此次活动,非常有意义。”
六旬老人捐老门牌回忆 一屋养出三个大学生
听说晨报联合园博会汉口里征集老门牌,61岁的张开翔就找到青山镇街青源社区副书记汪丽霞,要把自家的老门牌“沿河街60号”捐出来。
青山镇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据说青山区的历史就源于此。
1990年,在青山一家小型轧钢厂工作几年,张开翔攒下了2万多元积蓄,再找亲戚朋友借了近2万块钱,他在青山镇雅雀山脚下买下了这套三间平房。那时候,妻子叶青云在乡下老家,带着三个孩子。买下房子后,张开翔立马把老婆孩子都接了过来。
说起自己的三个儿子,街坊们都很羡慕。三个儿子分别从这里考入湖北师范学院、北京科技大学和中南民族大学,又在这个房子里结婚。现在虽然都搬出去有了各自的家,但三个孙子最大的已经13岁了,最小的3岁,还是把这里当做自己的家,最小的孙子吃睡都跟着奶奶。
老房子不仅有着张开翔温馨的回忆,也有让张开翔惊心动魄的时候。1998年,武汉普降大雨,泥石流从雅雀山上袭来,瞬间就把后院掩埋。雨后,在社区的帮助下,张开翔一家齐上阵,把后院清理干净,生活才恢复正常。去年夏天的暴雨,让雅雀山出现山体滑坡,房子半截被泥石流淹没。房子是不能住了,社区补贴让张开翔一家搬出了危房,并搭上了青山区第二次棚户区改造的末班车,幸福的生活将在新门牌下延续。
民俗学家、“武汉通”刘谦定点赞 门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历史 这是非常接地气的历史传承
昨日一大早,民俗学家、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刘谦定就看到了《晨报联手国博会汉口里征集老门牌》的新闻,作为“武汉通”,他肯定了这次活动,“是城市发展中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
刘谦定说:“我们的大汉口从明朝中后期渐渐形成繁华之城,经历了500年的风风雨雨。这里曾经华洋混居,是多国租界,被誉为东方芝加哥,它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有不可忽视的地位。而那些小街小巷的门牌,别小瞧了它们的价值,它们算得上是历史的组成部分。旧的门牌慢慢消失了,一些历史渐渐忘去,而晨报和汉口里对老门牌的收集、征集活动,将大家的记忆唤醒,特别是打造‘地名博物馆’的举措更是意义非凡。”刘谦定说,带着对历史的怀旧心,敬畏心,用有意义的行动来让更多的人记住历史。
“这是非常接地气的历史传承,作为在世界上有很重要的一席之地的武汉,正可以通过这些小门牌背后的故事,将断裂的记忆进行修复,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可以说,门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历史。它有着自身的文化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刘谦定说。
上一文章:一尼桑轿车因手刹没拉好撞倒两米高路牌
下一文章:满眼皆野趣 无视警示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