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杨经理
电话:0577-64422587
手机:13858791581
传真:0577-64422587
邮件:515655841@qq.com
地址:苍南县钱库镇神宫桥西川路30号
网址:http://www.kensite.net
作者:匿名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2023-04-18 修改:2023-04-18 所属分类:新闻中心 访问统计:311
在一块蓝色底牌上,用白色文字清晰明了标记着地址和号码,这就是门牌。门牌,在大家的印象中就是一块标注着地理信息的铁片,在邮政通讯、紧急救援、户籍管理、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门牌又像是一串记忆密码,既记录着一座城市老街老房的变迁,也承载着难以忘怀的记忆。
初记忆:搪瓷门牌最复古
记者查阅资料了解到,20世纪20年代左右,广州采用新式门牌,用三分厚白色木板制成,20世纪20年代末,广州改换全市门牌,改木制为搪瓷烧制,上面大字为门牌号,右边较小的汉字为路名、街名,左边较小的汉字为所属警察分局的名称,并规定编排标准为:凡东西走向的路街,号数从东边算起;南北走向的路街,号数从南边算起,一律为左单右双分布。按照这个规律,找门牌很方便。比如找东西走向路街的门牌,号数小的必在东面,大的必在西面;由东往西走,双号的门牌必定在路的右边。
与时俱进:材料换新更耐用
进入21世纪后,广州请来专家学者研究推出新型门牌,并于2003年7月在北京路、环市东路进行试点。新门牌采用复合铝塑板材质,装订固定方式先进,还具夜光功能,便于市民夜间查找。
创新:广州首推“二维码门牌”
2012年10月,番禺首创“出租屋智能手机巡查系统”,在出租屋装上首批6.3万个二维码门牌,投入首批500台智能手机上门巡查,只要用巡查系统扫码,手机即出现该出租屋的面积、产权、承租人等详细信息,并及时传送至前台,不仅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对出租屋监管,还有效简化巡查和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故事
他收集的不只是旧门牌
还有浓浓的城市记忆
在荔湾,有一位热爱收藏的街坊,名叫陈公权,他沉迷于收集旧门牌,从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他收集了百余块门牌,他将这些门牌清理干净、细心收藏,也将一段段老城区的故事保存下来。
日前,在陈公权位于中山八路的家中,他小心翼翼地打开层层包装,热情地与记者分享其收藏的旧门牌。在其展示的门牌中,大部分为搪瓷工艺制作的旧门牌,绝大部分为宝蓝底色,白色字,形状有椭圆形,也有长方形,大小不一。陈公权回忆,1998年,因为旧城改造,他在光复路租住的房屋拆迁,“当时我骑单车经过旧屋,看到房子一点一点被拆,心里很不舍。”站在旧屋前,陈公权思来想去,考虑应该留点东西做纪念,最后目光停留在自家门牌上,“门牌就像是一间房子的身份证,是独一无二的,很有纪念价值。”就这样,陈公权从房子上取下门牌,留作纪念。从此,他与门牌结下不解之缘。
“我当时是骑单车上下班,下午下班早,有时间就在附近老城区转转,听说哪里有房屋拆迁,就过去碰碰运气,看能不能收到旧门牌。”久而久之,身边的亲戚朋友都知道陈公权有这个收藏爱好,遇到有旧门牌,也会想着留给他。
作为收藏爱好者,陈公权家中收藏了大量的旧报纸、楼书、请柬、菜单,他细心收纳好每一块门牌,还进行分类。例如“郑巷”“刘家祠后街”“李家园”等姓氏门牌;“面房街”“豆浆巷”等有趣的美味地名门牌;还有“温良里”“祝寿巷”“长寿街”等吉祥地名门牌……门牌上的那些地方,有的还能找到,有的已经成为记忆。陈公权拿着一块写有“曹基直街3”的门牌告诉记者,“这是我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就是现在上下九广场那里,旧屋拆迁的时候,我弟弟把门牌拆下来给我,留下从童年到青年的成长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