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杨经理
电话:0577-64422587
手机:13858791581
传真:0577-64422587
邮件:515655841@qq.com
地址:苍南县钱库镇神宫桥西川路30号
网址:http://www.kensite.net
作者:匿名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2015-02-04 修改:2015-02-04 所属分类:公司新闻 访问统计:1024
農村老建筑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隱患
對農村的古建筑和老房子被拆除和損毀的情況,金華晚報曾多次關注,如金東區曹宅鎮東陳村的愛忠堂,是金華市文保單位,因為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隱患,被當地村民擅自拆除了.
今天金華晚報編發的蘭溪市水亭畬族鄉橫塘村以及婺城區安地鎮下傅村和箬陽鄉琴壇村的老房子也許也將面臨同樣的境地。目前,整個金華市級文保單位超過了1000處,而文物保護的資金很不足,這就造成了部分文保單位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隱患。
眼下收藏正熱,如果你家裡有一幢年代久遠、構件精致的古建筑,是不是會很興奮呢?
蘭溪市水亭畬族鄉橫塘村的應卸奶家裡就有這麼一幢古建筑,面積還挺大,是三進院子格局,可是這幢古建筑卻讓她很犯愁:房子年久失修,兒子長大了想造新房娶媳婦,修繕老房子吧沒有錢,賣掉或拆掉老房子吧又可惜,而房子算文物的話,買賣或者拆除還涉嫌違法。
一塊民國老門牌
牽出一幢清代老建筑
應卸奶的老房子外牆很高,僅從房子外部看,由於牆體高大看不到裡面結構,外牆又經過粉刷,乍一看和村裡其他老式農房區別不大,所以之前並沒有引起太多的關注。
引起關注的是因為門上挂著的一塊門牌。祖籍橫塘村的姜德成是一名退休教師,這段時間他回村參與了村文化禮堂建設,無意中發現應卸奶老房子門口挂著一塊門牌:藍底白字,鏽跡斑斑,上面寫著繁體字,還得從右向左讀,“蘭溪縣第三區黃江鄉橫塘第四十一號”。
“蘭溪縣黃江鄉?”姜德成預感到這塊牌子有點歷史。他聯系了當地的媒體以及市志辦后得知,民國23年(1934年)3月,蘭溪編並鄉鎮,當時的水亭辦事處曾設過黃江鄉,按此推算,光這塊門牌可能就有80年左右的歷史。
這幢房子的主人應卸奶說,房子是上一輩傳下來的,傳到她丈夫這一代時,原本還和另外幾個兄弟共有,之后兄弟們搬了出去,她和丈夫逐漸把房子原屬兄弟的部分買了下來,之后丈夫去世,孩子又長大成人搬出去,這幢老房子就由應卸奶一個人居住了。
“我爸爸如果活到現在的話,已經有115歲了,他在世時和我說過這幢房子他小時候就有了,也就是說這幢房子歷史肯定在100年以上。”姜德成回憶說。
姜德成的推測在蘭溪市文化局的普查檔案裡得到了驗証。該局文物保護管理科科長童友良介紹說,在之前的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應卸奶家的這幢建筑就已登記在冊,他們鑒定應為清代中晚期的建筑,也就是100年以上、200年以內的老建筑,屬於文物。
無錢修繕,買賣又屬違法
這幢老房子讓她兩頭犯難
家裡有幢屬於文物級別的老建筑,按理說這是很多人求之不得的好事,可是應卸奶卻高興不起來,因為老房子已經年久失修,而她又沒錢修繕。
應卸奶的親家周阿良說,他曾經仔細數過,這幢房子總共用了99根柱子,佔地面積沒仔細測量過,估計有400平方米左右。記者注意到,房子已經多處漏水,有幾根立柱已經開始傾斜。此外,老房內堆放著很多柴火等易燃物。
應卸奶說,這幢老房子內的牛腿等構件,基本都沒有被拆卸移動過,也就是說,他們住在這裡之后,也沒對房子進行過大修,房子基本保持了原貌。
“我有三個兒子,大兒子已經成家造新房了,現在還有老二沒有成家。老房子雖然是古董,可是哪個姑娘上門來會看上這樣破破爛爛的老房子呢?”應卸奶說,丈夫去世后,自己在家務農,老二也在外打工,家庭收入根本無力承擔房子修繕費用。
自己無錢修繕,橫塘村集體經濟薄弱,也同樣拿不出錢。而拆除老房出售、原地造新房,這在法律上又不可行,因為這幢房子屬於文物。此前的2012年11月23日,金華蘭溪黃店鎮芝堰村陳某就因拆了自家的老房子,涉嫌故意破壞文物罪被蘭溪市檢察院批捕。
童友良說,應卸奶家的房子屬於文物,但不屬於已經公布的文保單位。“在蘭溪,文物點有2000多處,目前的財力隻能選擇其中一些公共建筑、歷史價值較高、比較有代表性的列入文保單位進行優先修繕,給予財政補助。而像應卸奶家這樣的老建筑,目前隻能由所有者自己進行修繕。”
老建筑面臨的保護困境
有些農村用“土辦法”解決
“國有不可移動文物由使用人負責修繕、保養﹔非國有不可移動文物由所有人負責修繕、保養。非國有不可移動文物有損毀危險,所有人不具備修繕能力的,當地人民政府應當給予幫助﹔所有人具備修繕能力而拒不依法履行修繕義務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給予搶救修繕,所需費用由所有人負擔。”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裡的條款。
事實上,從2002年開始,蘭溪市的文化部門就每年投入上百萬元,陸續對當地芝堰村、諸葛八卦村等地多項古建筑進行了修繕,資金少的幾萬,多的十幾萬。這些錢一般依賴國家財政、省財政的撥款。
但是,“非國有不可移動文物有損毀危險,所有人不具備修繕能力的,當地人民政府應當給予幫助”這一條,正面臨資金難題———財政撥款“僧多粥少”,對於更多像應卸奶家這樣的古建筑所有者來說,都面臨著不讓拆還得負責維修、維修又缺少資金的困境。
對於這項難題,金華市也有一些農村自己想出了“土辦法”進行解決。比如,村集體把老建筑收歸集體所有,老建筑所有人造新房需要的宅基地由村裡調劑解決,補足同等面積或者加倍補償,此外再由村集體出資或者村民集資對老建筑進行修繕,再把修繕后的老建筑作為文化禮堂或者老年活動中心供全體村民使用。
這樣一來,既解決了老建筑面臨的修繕資金難題,也解決了老建筑所有人的建房難題,更調動了村民參與保護老建筑的積極性。
下一文章:临海发现清朝纸质门牌